GateUser-016c81dc

周日又來寫小作文了,主要說兩個事情的幾個想法,第一就是歌爾股份終止百億收購這事。
歌爾收購終止公告是在10 月 17 日晚間披露了,那我認爲短期利空,中長期利好。
先搞清楚歌爾買這兩家公司想幹什麼,今年7月的時候,宣布104億港元買兩家公司,米亞精密與昌宏實業。
這兩家公司是做結構件的,從當時宣布買這兩家公司之後的次日股價表現來看,市場解讀是利空,因爲104億的價格買貴了,至於後來的股價漲,我認爲市場更多是看重公司在AR設備和AI眼鏡的空間。
爲什麼說買貴了?這兩家公司去年營收總共91.1 億港元,看似很高,因爲歌爾自身去年在精密機構件上才150 億元,但這兩家的關鍵淨利潤數據約 4.5 億港元,按行業通行標準,4.5 億淨利潤,估值約 80-90 億港元才合理,104 億的報價已溢價 15%-30%,
更核心的是,精密結構件這個行業,是很難再高增長的,高溢價買低增長,怎麼看都不劃算。
所以這次終止了,其實是利好,但是回歸到短期,利空是在情緒面,因爲消費電子行業在中美貿易摩擦裏比較脆弱。
當前我對歌爾的定位不再是消費電子,而是MEMS領域的龍頭,
股價的驅動需要靠業績與 物理AI設備爆發,短期可能在 30-35 元區間震蕩;短期股價增長的核心看 10 月底的三季報,淨利潤增速30%以上是預期,
如果超預期,股價有望在年內回升至 42元區間,因此如果持倉成本在 30元以下,我覺得只需
查看原文歌爾收購終止公告是在10 月 17 日晚間披露了,那我認爲短期利空,中長期利好。
先搞清楚歌爾買這兩家公司想幹什麼,今年7月的時候,宣布104億港元買兩家公司,米亞精密與昌宏實業。
這兩家公司是做結構件的,從當時宣布買這兩家公司之後的次日股價表現來看,市場解讀是利空,因爲104億的價格買貴了,至於後來的股價漲,我認爲市場更多是看重公司在AR設備和AI眼鏡的空間。
爲什麼說買貴了?這兩家公司去年營收總共91.1 億港元,看似很高,因爲歌爾自身去年在精密機構件上才150 億元,但這兩家的關鍵淨利潤數據約 4.5 億港元,按行業通行標準,4.5 億淨利潤,估值約 80-90 億港元才合理,104 億的報價已溢價 15%-30%,
更核心的是,精密結構件這個行業,是很難再高增長的,高溢價買低增長,怎麼看都不劃算。
所以這次終止了,其實是利好,但是回歸到短期,利空是在情緒面,因爲消費電子行業在中美貿易摩擦裏比較脆弱。
當前我對歌爾的定位不再是消費電子,而是MEMS領域的龍頭,
股價的驅動需要靠業績與 物理AI設備爆發,短期可能在 30-35 元區間震蕩;短期股價增長的核心看 10 月底的三季報,淨利潤增速30%以上是預期,
如果超預期,股價有望在年內回升至 42元區間,因此如果持倉成本在 30元以下,我覺得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