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又來寫小作文了,主要說兩個事情的幾個想法,第一就是歌爾股份終止百億收購這事。



歌爾收購終止公告是在10 月 17 日晚間披露了,那我認爲短期利空,中長期利好。

先搞清楚歌爾買這兩家公司想幹什麼,今年7月的時候,宣布104億港元買兩家公司,米亞精密與昌宏實業。

這兩家公司是做結構件的,從當時宣布買這兩家公司之後的次日股價表現來看,市場解讀是利空,因爲104億的價格買貴了,至於後來的股價漲,我認爲市場更多是看重公司在AR設備和AI眼鏡的空間。

爲什麼說買貴了?這兩家公司去年營收總共91.1 億港元,看似很高,因爲歌爾自身去年在精密機構件上才150 億元,但這兩家的關鍵淨利潤數據約 4.5 億港元,按行業通行標準,4.5 億淨利潤,估值約 80-90 億港元才合理,104 億的報價已溢價 15%-30%,

更核心的是,精密結構件這個行業,是很難再高增長的,高溢價買低增長,怎麼看都不劃算。

所以這次終止了,其實是利好,但是回歸到短期,利空是在情緒面,因爲消費電子行業在中美貿易摩擦裏比較脆弱。

當前我對歌爾的定位不再是消費電子,而是MEMS領域的龍頭,

股價的驅動需要靠業績與 物理AI設備爆發,短期可能在 30-35 元區間震蕩;短期股價增長的核心看 10 月底的三季報,淨利潤增速30%以上是預期,

如果超預期,股價有望在年內回升至 42元區間,因此如果持倉成本在 30元以下,我覺得只需要耐心就行。

周日看到有幾個投行機構測算歌爾股份的增長趨勢,若 2026 年 AI 硬件業務營收突破 800 億元(同比 + 40%),

按 30-35 倍 PE 估值,合理股價區間可達 55-65 元,這意味着,只要核心業務增長邏輯不被破壞,收購終止對長期股價的影響將逐步弱化。

假如這一波避險情緒讓歌爾估值回落至 PE 35 倍以下(當前 38倍),反而我會加倉。

那最後一個是黃金的觀點,黃金的多頭邏輯支撐很強,降息、貨幣貶值、財政赤字,地緣危機等等,而最近回調或者看空的理由只有一條就是,黃金漲太多了。

是的,黃金今年確實漲太多了,年初至今漲幅60%,但刻舟求劍的說,黃金歷史是有過兩輪超級大牛市,70年代的10年20倍與2001開始10年6倍的大牛市行情。

1979年黃金甚至單年份漲幅120.57%,所以單看漲幅,今年的60%好像不多。

歷史兩輪超級黃金大牛市的主要推動都是國際貨幣體系和地緣政治有關,今年這次黃金行情恰好也是,

不過不同的是,今年這次黃金行情,全球央行在持續買,中國,巴西,印尼是主力,9月買了146噸,中國央行連續11個月增持黃金,目前中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已增至 2,300 噸,約佔外匯儲備 6.7%(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只會高不會低,核心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就是要增加黃金)。

目前美國國債總額超35 萬億美元,相當於 GDP 的 120%,過去兩輪黃金行情的美債規模遠沒有如此巨大,只要政治與貨幣的不確定性在累積,黃金的價格驅動邏輯會一直在。

當前央行們無視價格加大力度持續購金(歷史峯值),地緣危機還在不斷演化,這輪黃金行情從2016年至今也只是漲2倍多,联准会剛開啓降息週期,黃金還處在牛市的溫室環境裏。

那什麼時候黃金會大跌,央行賣金,联准会加息(暫停降息我信,加息?),中美俄甜蜜期(?)這些大跌的條件留給你我去思考吧。

短期回調我信,因爲技術指標壓力,但每次回調的低點會越來越高,如果你拿不住,去看看歷史那兩次黃金大牛市,這些依然拿不住,那就保留一點倉位,重在參與。

最後借用Paul Tudor Jones最新對黃金的觀點,從交易角度來看,看空黃金的理由只有一條,就是短期漲太多了,但現在買的人可比賣的人多多了。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