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ss
vip
币龄 1.5 年
最高VIP等级 0
用户暂无简介
无效沟通有三个特征:分别是,人身攻击,质疑动机,过度发散。这些沟通,沟通100次,沟通一次,受伤一次,而且不会有任何的进展。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如果一个人能不断去学习,持续更新自己的认知,那么他的内心就永远是一片沃土,总能生出新的枝条来。于是,最普通的生活里,他也走出了新的发现,最熟悉的曲子,他听出了不一样的心情,就连最平凡的生活,他也过得有滋有味。他虽以扎根于此,但思想的枝条早已伸向远方,所以他不必走出家门,也能让自己生活在不断更新的风景中。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有人在加重你的羞耻心吗?把人留在底层的方法就是加重羞耻心。在情绪里,羞耻和内疚是能量等级最低的,是负能量中最厉害的角色。一个人有了强烈的羞耻感,就会被人拿捏贬低,走向没有配得感的心境中,没有争取的勇气,只会等待分配或者自我放弃,会越来越怀疑自我。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别总拿别人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你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坦然面对自己的节奏,不焦虑,不强求,随缘而行,尽力而为,人生自有最合适的安排。大部分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他们总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面。与其迎合他人的期待,不如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发光。你若能够专注热爱,旁人的眼光自然不值一提。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脱离原生家庭的几种表现:你不再因为父母的话而内疚,你敢对父母说不,父母的情绪不再决定你的情绪,允许父母就是会失望,不牺牲自己的感受填补父母的遗憾、孤独和情绪空间,不再靠控制、讨好强迫完美来获得爱。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有人悄悄跟我说啊,他说,你知道别人在背后,都是怎么议论你的吗?我说,我不需要知道,但是此刻我很想知道,当时你替我说了什么。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尽量多研究自己,研究自己适合什么,吃什么,爱好什么,性格怎么样,健康怎么样,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在了解人性以后,更要了解自己,研究别人是小聪明,研究自己是大智慧,看别人有什么,说别人做什么很容易,但是看自己很难,尤其是看懂自己的缺点,难于上青天。如果自己都搞懂了,自然就会往高处走,自己每天要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昨天的自己。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在中国道德绑架为什么这么普遍呢?是因为道德缺乏一个根基,这个根基是个人权利。在古代呢,从不宣传个人权利,只弘扬社会道德。结果就是道德凌驾于个人权利之上,侵犯了个人权利,是社会道德整体沦为绑架个人权利的工具。而且这种传统呢,由来已久。道德观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儒家的理论核心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仁义礼智信都是如此。但是儒家道德缺一块地基,因为儒家不研究个人权利。事实上,个人权利是构建人与人道德关系的地基。只有承认并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权身体权、财产权一系列的个人权利基础之上,道德大厦才是稳固的健康的可生长的。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张三说让一个梨给李四吃,结果李四却说,这个梨本来就是我的,不用你让。这个案例说明,道德是建立在产权至上的,没有财产权的人,没有个人权利的人,她连行使道德的资格都没有。再例如,老人在地铁上要求女孩让座,女孩有没有不让座的权利?如果女孩儿必须让座,那道德的自愿性就丧失了,道德就直接沦为了强迫和强制,变成了规则和法律。所以恰恰要保护不让座的权利,才能让道德具有正当性、自愿性和高尚性。你越批判别人不道德,道德就越不道德,道德只要沾上一点点的强制,道德警察就会像宗教警察一样无孔不入。因为道德是诛心的,道德远比法律管的更宽。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很多亲密关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其实并非谁对谁错的争执,而是两个“对”之间的冲突。所谓“强调情绪价值”,并不是去取悦、顺从或讨好对方,而是承认彼此的情绪与需求都具有正当性。理解并不意味着认同,而是一种接纳——承认对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其感受自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亲密关系中真正需要面对的,不是如何分辨对错,而是在两个“对”的拉扯中,仍能彼此尊重、彼此看见。因为关系的意义,从来不是寻找一个能顺从我一辈子的人,而是能透过她的眼睛,发现,啊,原来世界还可以这样被看待。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你为什么挣不到钱?真相往往让你如坐针毡。我们先来做一个残酷的解剖,你挣不到钱的脓疮一次性捅穿。其实,你不是挣不到钱,你是不配赚到那么多钱。这句话很刺耳,但你先忍着,看完下面这这几条,你再看看有没有中招。第一,你所谓的努力不过是重复的懒惰。你是不是每天都很忙,上班摸鱼,下班躺平,偶尔偶尔加个班呢,就觉得自己鞠躬尽瘁,你还管这个叫努力。其实其实这就是懒,懒得动脑子。你重复低水平的劳动,从不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价值。你的努力和一头拉磨的驴没什么区别,你走得再久,也离不开那个磨盘。
第二,你的那个技能廉价的像菜市场的那个烂菜叶,你想一想啊,你会什么呀?是个人就能动手的那个行政杂务,动动手就能够搞定的文员后勤,或者说或者说在网上搜一下,就能够找到答案的解决方案。你的技能是否稀缺,是否难以被取代?如果不是,那你凭什么能够比别人挣到更多的钱?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余生从毕业那天起,就再没有长过新的叶子,反而在加速的折旧。
第三,你整天麻痹自己,用知道代替做到。你收藏了无数干货帖,你买了无数的线上课,你还刷了很多教你挣钱的视频。就感觉自己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吸收新的知识,然后呢道理什么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真正的学习是痛苦的,需要你反复的去练习、犯错、复盘。而你而你只享受了消费知识的快感,却逃避了实践知识的艰辛。第四,你的财富被你的眼界锁死在方寸之间。你高估了自己一年能做的事儿,低估了十年以后还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有一种说法,就是你爱的所有东西,你都得不到,不接受任何反驳。比如说,你爱吃蛋糕,其实你爱的并不是蛋糕,你爱上的只是蛋糕融化在你舌头上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只能经历而不能拥有。为了再次体验这种美好的感觉,你只有一勺又一勺的吃它。蛋糕跟舌头的接触只有流程,没有结果,只能经历,不能拥有。我们爱上的是经验,却误以为爱上的是蛋糕,所以一直追逐,却永远不会满足,这就是所谓的欲壑难填。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人本应有自己的个性与想法,按照本心去生活,这是最自然的状态。可现实中,大多数人并非如此。为了生计、关系、地位,他们学会了隐藏、迎合、妥协,渐渐戴上了面具,去扮演社会希望看到的角色。于是,一个个鲜活的我成了被压扁的别人。其实,每个人都有个性,只是有的人不得不收敛它。能力不足时,就只能顺从环境;而当一个人足够强大,他便不必讨好谁,也无需伪装。他可以忠于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所以,看起来有个性的人,并非古怪,只是他们更自由。社会的进步,往往源于那些拒绝表演的人。若所有人都只是适应规则,世界就不会前进。幸福亦如此,不是取悦所有人,而是忠于自己的心。真正活得通透的人,不在乎面具,而在乎真实;不演别人,而活成自己。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吃的太多,身体承载不了,身体会被压垮。同样的,思虑过多,精神上也无法承载,精神容易崩塌。第一,思伤脾,思虑过多,就会伤害脾脏。胰脏是纯情绪性器官,脾脏越弱,情绪越差;情绪越差,脾脏越弱,恶性循环。第二,多思多虑就会胆小。但是疑神疑鬼,一惊一乍,极度敏感,灾难化思维,一旦变成敏感多疑的人,就活不好自己,爱不好他人。所以,控制饭量,控制思量。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为什么一个思想深遂的年轻人,很大概率会一事无成?因为思想走在了阅历的前面,如果你没有去亲身实践,你懂得的越多,你就会越割裂,就越无法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自觉不是乌合之众,也很快的会从社会现象当中看到本质,去摸索一些社会运转的规律,但是大多时候会被这些东西反噬,当你知道的太多,想要的太多,害怕的也会太多,继而失望也就越多,无能为力的感觉和生活的灰色地带也就会越多,这种复杂的嵌套思想框架,想的越多,行动力就会越低,在思想上不断的做加。行动上就会不断的做减法,因为你的每一分钟都会停下来复盘,且怀疑这便是思想上的自我毁灭,这是聪明人的弊端。不要觉得自己的思想很深刻,思想是会随着环境变化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去弯腰做一些自以为已经懂得了的小事儿,去成长,去积累,去接触,去身处力行的感受这个社会。如果感觉一直停滞不前,那就说明一定是思想走得太快。你需要去等等你的身体,需要你去花费时间在实践上,然后你的思想才能够更进一步。这两者永远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你非要等到所有的精神蓝图都已经规划好了再去行动,抱歉,你等不到,因为你想的越多,你就越难开始。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中国人几千年来,把苦难吃成了文化。中国的美食丰富且味道繁杂,其实背后藏的是众多的苦难。一个地方的美食越多,这个地方曾经的苦难也就越多。比如说,贵州的折耳根味道像鱼缸水,却能够成为餐桌的硬菜。那是因为清朝时候大旱,百姓无粮,硬生生的把这种腥味吃成了习惯,甚至成了特色。而重庆的火锅呢,本质上是纤夫的求生饭,拣富人不要的动物内脏,用辣椒和花椒压腥味,既能延缓变质,又能麻痹饥饿的肠胃。而东北的乱炖,看似是家常,其实是闯关东农民的拓荒饭,有啥炖啥,一锅能顶全家一日三餐。而河南的胡辣汤、烩面汤源自于1942年的大饥荒,用汤水撑饱肚子才活下来,陕西的锅盔病得能当砖头,因为能带着逃荒三个月不坏。所以,中国的美食,其实是苦难社会下,生存环境的写照。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人除了赚钱,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社交,最好的状态就是销声匿迹。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窥探欲不强的人,往往没什么嫉妒心。反而那些喜欢打听别人隐私的,嫉妒心都格外重,他们总爱问你收入多少、感情怎样。比如你新买件衣服,他嘴上夸好看,扭头就去查价格。还擅长以关心你为名,闲聊套你话。再把你的私事当八卦传,本质是自我价值感低。靠窥探别人来找优越感和掌控感,这种人往往不善,因为嫉妒让他觉得你不配,一旦心理失衡,就会冷嘲热讽、造谣生事、背后下刀。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一会热脸、一会冷脸的人,其实是在用情绪操控你。这种人并不是真心对你,他只是既嫌弃你,又舍不得你,因为你对他还有利用价值热脸,是为了哄你办事;冷脸,是为了逼你让步他不想失去你,但也从未尊重你真正的朋友,是平稳的、真诚的。只有操纵者,才需要用情绪制造控制感面对这种人,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抽离情绪,保持距离别让你的善良成了他操控的工具。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不要为人性而感到意外,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对敌人、对不幸、对丑陋行为耿耿于怀。少一点自怜情节,谁痛苦、谁改变,谁成长、谁受益,你不是受害者,你是人性灾难的幸存者,是上位者、是觉醒者。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谨慎地拥有,珍惜地使用,勇敢地舍弃。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热门话题查看更多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