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几千年来,把苦难吃成了文化。中国的美食丰富且味道繁杂,其实背后藏的是众多的苦难。一个地方的美食越多,这个地方曾经的苦难也就越多。比如说,贵州的折耳根味道像鱼缸水,却能够成为餐桌的硬菜。那是因为清朝时候大旱,百姓无粮,硬生生的把这种腥味吃成了习惯,甚至成了特色。而重庆的火锅呢,本质上是纤夫的求生饭,拣富人不要的动物内脏,用辣椒和花椒压腥味,既能延缓变质,又能麻痹饥饿的肠胃。而东北的乱炖,看似是家常,其实是闯关东农民的拓荒饭,有啥炖啥,一锅能顶全家一日三餐。而河南的胡辣汤、烩面汤源自于1942年的大饥荒,用汤水撑饱肚子才活下来,陕西的锅盔病得能当砖头,因为能带着逃荒三个月不坏。所以,中国的美食,其实是苦难社会下,生存环境的写照。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