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中國人幾千年來,把苦難喫成了文化。中國的美食豐富且味道繁雜,其實背後藏的是衆多的苦難。一個地方的美食越多,這個地方曾經的苦難也就越多。比如說,貴州的折耳根味道像魚缸水,卻能夠成爲餐桌的硬菜。那是因爲清朝時候大旱,百姓無糧,硬生生的把這種腥味喫成了習慣,甚至成了特色。而重慶的火鍋呢,本質上是纖夫的求生飯,揀富人不要的動物內髒,用辣椒和花椒壓腥味,既能延緩變質,又能麻痹飢餓的腸胃。而東北的亂燉,看似是家常,其實是闖關東農民的拓荒飯,有啥燉啥,一鍋能頂全家一日三餐。而河南的胡辣湯、燴面湯源自於1942年的大飢荒,用湯水撐飽肚子才活下來,陝西的鍋盔病得能當磚頭,因爲能帶着逃荒三個月不壞。所以,中國的美食,其實是苦難社會下,生存環境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