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韓國版Gensler”上任,本土加密市場將在強監管下喪失吸引力?
作者:MORBID-19, X
編譯:White55,火星財經
韓國迎來了本土版的Gary Gensler。新任金融監管機構負責人名叫李億桓,這個名字的諧音梗在韓語中意外引發喜劇效果,其發音與"2億韓元"(約合14萬美元)高度相似,相當於某些人購房的首付款金額。
在他被提名爲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主席的聽證會上,其因持有"單人單椅"公司Strategy的股份而受到嚴格審查,盡管他曾批評加密貨幣沒有實際價值。(注:“單人單椅”公司指的是一家由扮演核心幕後技術支持角色的人所創立和主導的公司。這裏指的是Michael Saylor所主導的Strategy公司。)
上個月31號向國會國家政策委員會提交的書面答辯資料中,李億桓表示:“加密資產沒有內在價值,因此與存款、證券等傳統金融商品存在差異”,“由於波動性較大,很難履行貨幣的基本職能”。
關於加密資產相關政策,他還表示:“對於允許通過旨在保障老年期穩定收入的退休年金或個人養老金進行加密資產投資,存在普遍的擔憂”,“雖然對現貨比特幣ETF的推出期待很大,但擔憂也不少”,李億桓表現出相當消極的立場。
一位業內人士評論稱:“盡管聲稱加密資產沒有內在價值,卻投資了所謂的'加密主題股票',這似乎有些諷刺”,“隨着美國總統家人的入場和國會立法活動的活躍,需要更具前瞻性和建設性的姿態”。李億桓解釋稱:“進行這項投資是爲了觀察市場的運作方式。”
李億桓對加密貨幣天生就持有偏見。這沒關係。
但李億桓似乎並未理解加密貨幣的精妙之處,反而制定更多流於表面的管控規則時,這種偏見就可能引發適得其反的後果。
近日他暗示擬針對加密貨幣的上幣與退市建立監管框架。
當局還計劃將公共監管範圍擴大到目前自我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具體而言,他們擬要求交易所建立類似股市的上幣規則,涵蓋上市和下架標準、交易暫停與恢復以及披露要求。
在披露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參照股市框架,制定數字資產發行、首次披露及已上市資產持續披露的相關措施。
金融委員會主席李億遠表示:“我們已進入與相關部委協調的最後階段,計劃在今年內向國會提交這項提案。”
爲什麼我認爲這一切都行不通:用戶可以上鏈。
如果韓國加密貨幣交易所無法提供與以往同等的機會,用戶將轉向其他平台。鑑於鏈上應用及基礎設施已與中心化解決方案水平相當,對於需求旺盛的用戶而言幾乎不存在任何障礙,再加上加密原生應用在收益和空投方面能提供更多機會,如今再將資產留在交易所幾乎不合邏輯。
從長遠來看,大多數應用程序和用戶必將轉向鏈上,因爲司法管轄區難以跟上創新步伐,也無法在缺乏法律約束的中立環境中創造出同等的價值提升。
Upbit或Bithumb能給用戶存款提供10%的收益嗎?不能。除非他們無視所有束縛他們的法律。
讀到李億桓關於加密貨幣的言論,尤其是當他提到"加密貨幣難以履行貨幣的基本職能"時,我不禁對其政策理念產生懷疑。
如今已無人再將加密貨幣視爲“貨幣”。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階段:討論着互聯網資本市場、投機即服務,以及在晚期資本主義社會末日來臨前的超級金融化,由於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加劇了貧富差距,這個社會終將崩潰。
李億桓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簡直像是對二戰歷史的修正主義解讀。他企圖按照自己站不住腳的假設,重新定義加密貨幣的本質及其運作方式,因此才會提出"建立類似股市的上市規則"這類主張。
如果他提議的監管規定真的出臺,韓國市場實際上將失去其吸引力。項目方之所以願意在韓國僱傭當地人並投入資金,正是因爲他們深知在韓國交易所上市的價值所在。
當我們開始依照充滿陳腐觀念的思維來實施監管,最終只會一無所成。
我認爲李億桓的世界觀根植於一種保護主義思想,這種思想源於90年代末的經濟動蕩。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他正值30歲。
但一切都在變化。韓國已經改變,我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適應變革。韓國不再是奮起直追的新興國家,我們已是擁有堅實消費羣體和高人均GDP的經濟強國,不再依靠生產烤面包機和假發制品闖天下。
隨着人口老齡化,我們在制造業領域逐漸失去優勢。我們必須將國家的商業模式向價值鏈上遊轉型,而這正是我們的絕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