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广场用户们,广场使用界面全新升级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简洁、操作更流畅丝滑,还有多项贴心新功能上线,快来更新体验吧!你对新版界面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是哪一个?你发现了哪些惊喜或变化呢?发帖分享新版广场使用体验,瓜分 $10 分享奖励!
🎁 我们将精选 10 位幸运用户,每人奖励 $10 合约体验券!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标签发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风格体验、细节功能变化、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或优化建议等;
3⃣️ 帖子内容需至少 30 字,并且只带本活动标签;
广场界面焕新介绍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动截止时间:2025/10/26 18:00(UTC+8)
你的体验是我们持续优化的动力!赶快参与和大家分享吧!
降息周期与加密监管松绑,2025美联储对加密市场的影响!
摘要:政策拐点已至,美联储正在重新定义加密资产在金融体系中的位置。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一直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向标,加密资产市场也不例外。每当美联储释放鸽派或鹰派信号,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常常应声而涨跌。
2025年10月15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席讲话引发全球市场震动。在暗示本月可能降息的同时,他罕见提及加密货币行业正变得越来越“主流”,并预计银行将加强与该行业的合作。
美联储政策转向间接推动了监管框架的优化。SEC在2025年批准了以太坊质押ETF和Solana ETF,标志着加密资产首次被纳入传统金融体系。摩根大通等机构开始提供加密货币现货交易服务,而BlackRock的比特币ETF规模在200天内突破400亿美元,显示机构资金正加速流入。 这场讲话背后,是美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2025年成为美国加密监管的“分水岭”,一系列曾经严苛的限制措施被悄然松绑。
01 货币政策转向:降息周期下的风险偏好回升
鲍威尔的表态并不突兀。美国劳动力市场已出现放缓迹象,新增就业连续数月低于预期。对美联储而言,继续维持高利率可能加剧企业融资压力,压缩居民消费,而适度降息则为经济“软着陆”提供缓冲。
降息信号公布后,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升温。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资产在政策公布后的数周内普遍上涨,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行为也出现新的分化。
这种市场反应印证了鲍威尔此前的判断: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体系的关联正日益紧密。货币政策的变化,开始直接而迅速地传导至加密市场。
02 监管范式转换:从“专项监控”到“一体化监督”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监管框架的系统性调整。2023年,美联储设立“新颖活动监管项目”(Novel Activities Supervision Program),对银行涉足加密、区块链等新型活动进行单独监督。
到2025年8月,这一专项监管项目宣告终止。美联储宣布将银行从事加密与金融科技类活动纳入常规监管流程。这一变动代表监管模式从专门监控走向“一体化监督”。
《路透社》在报道中指出,此举旨在减少重复机制、提高效率。《Banking Dive》评论认为,这意味着监管对银行加密业务的“差异化标签”开始消退。
03 政策松绑:三大监管机构的协同行动
2025年成为美国加密监管的政策松绑年:
这一系列政策调整标志着监管思路的根本性转变:从“先设防再观察”变为“纳入框架,规范发展”。
04 稳定币与CBDC:监管框架清晰化
政策层面,监管逻辑也变得更加细化。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在年中演讲中明确表示,支付稳定币应当至少由等额的安全、流动性强的资产支撑,并保证用户能按票面价值赎回。
这一立场与2025年国会通过的《GENIUS法案》方向一致,为稳定币发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与此同时,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讨论也迎来定论。在新的立法环境下,美联储直接向公众发行数字美元的可能性基本被排除,为私人稳定币留下了发展空间。
05 市场影响: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入场
监管环境的明朗化,为传统金融机构扫除了入场障碍。多家大型银行已公开表示正在探索加密资产托管、交易等业务。加密服务正在从“边缘业务”变成“标准配置”。
对加密行业而言,监管的可预期性大大降低政策风险。银行与加密机构的合作渠道更加畅通,资金流动更加合规有序。
美联储的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一种“回归秩序”的监管思路。加密资产不再被视为金融体系的异类,而是被纳入既定制度框架中接受规范。
2025年的政策转向,为加密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融合铺平了道路。当降息周期遇上监管松绑,加密市场可能正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尽管政策宽松利好加密市场,但监管审查仍存不确定性。美国关税政策(11月1日生效)和SEC审批延迟可能引发短期波动 。此外,杠杆基金流动性压力(如10月11日闪崩事件)尚未完全恢复,需警惕市场回调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