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本納的市場週期理論: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濟模式

2024年11月10日

在經濟危機中失去一切會改變任何人的生活。對於來自俄亥俄州的普通農民塞繆爾·本納而言,這場金融災難並沒有意味着放棄,而是 obsession 的開始。他放棄了田地,拿着一支鋼筆、一張紙和歷史價格記錄,沉浸在統計數據和市場數據中。我對他如何將個人悲劇轉化爲揭示經濟祕密節奏的追求感到着迷。

本納的啓示:市場的隱祕節奏

他的細致研究揭示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情:市場並不像看起來那麼混亂。他識別出了一個具有三個不同階段的週期模式:

高峯:在價格膨脹時賣出的時機。

山谷:以低迷的價格購買機會。

平台:保持頭寸而不出現劇烈波動的時期。

本納觀察到經濟繁榮大約每8-9年出現一次,而嚴重下滑則每16-18年出現一次。這是巧合還是天才?我想知道他是否真的捕捉到了現代經濟學家仍然忽視的某些東西。

本納循環在數字時代能否生存?

在審視現代經濟事件,如大蕭條、互聯網泡沫破裂和2008年危機時,我看到與您的預測之間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盡管沒有完美的同步(怎麼可能有呢?),但這些相似之處太明顯,無法將其視爲簡單的巧合。

老實說,我很煩惱現在的金融專家不更重視這些歷史觀察。難道是因爲這讓他們復雜的數學模型變得更復雜嗎?

評估預測的有效性

與許多現今市場的“專家”不同,本納的理論基於可觀察的模式,而非空洞的猜測。對標準普爾500的當代分析顯示出與經濟關鍵時刻相符的類似週期。它並非萬無一失,但提供了一種識別可能轉折點的框架,而許多擁有百萬算法的“專家”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當代投資者的相關性

對於今天投資的人,特別是初學者,Benner的工作教給我們兩個教訓:

  1. 歷史模式往往會重演。識別這些週期使我們能夠預測變化並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而其他人則因恐慌或狂熱而行動。

  2. 過去照亮未來。雖然它不是一個完美的神諭,但理解這些歷史趨勢幫助我們在大家失去理智時保持理性的視角。

下次當你看到一個自由落體的市場或過度的狂熱時,想起這位19世紀的農民。也許他是對的:在市場表面的混亂下,潛藏着一個可預測的節奏,而很少有人有耐心去發現它。

$FTM

法律聲明:包含個人意見。並不構成財務建議。可能包含贊助內容。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