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數字資產的安全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加密貨幣部門經多方督促正在加快行動。關鍵在於依托抗量子技術確保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內的不可計數的數字代幣的安全。



近日,發布的《抗量子金融基礎設施框架》(PQFIF)展示了一條清晰的路線,為美國市場應對逐漸顯露的量子威脅提供戰略指引。該框架強調,過度拖延可能會削弱投資者信心,擾亂市場秩序,甚至動搖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

另一個重要細節是,PQFIF的詳細計劃由Daniel Bruno Corvelo Costa撰寫,並得到行業及技術專家工作組的大力支持。方案著重解決當前加密系統面臨過時威脅,而這些系統主要依賴於陳舊的加密簽名技術——在面對量子計算機的攻擊時,極可能瞬間失去保護效力。

報告中還有一個關鍵概念“先收集,再解密”的威脅,其中對手方已經開始額收集加密金融數據,儘管短期內尚無法破解,一旦量子計算機的能力足夠強大,所有這些儲存的數據將可能遭遇一場“解密一瞬”。

對於業內所稱的“量子日”(Q-Day),預測有樂觀地認為可能最早出現在2028年,而中立觀點則保守到2030年。

PQFIF的四步策略詳細規劃如下:首先引入自動化工具全盤掃描金融基礎設施以發現隱性過時加密問題。其次,核心系統優先遷移,如托管解決方案和機構錢包,而對低敏感性系統,排後順次遷移。第三則是雙算法並行過渡機制的引薦,使得傳統與抗量子算法共存。最後一步強調嚴格的監管審查和透明度,規定期需保證報備與合規,打碎遲滯托辭。

同時,框架督促各機構及交易市場快速切換至抗量子的系統。在目前業界可參照的標準中,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2024年及2025年已經有了明確指引。而遷移過程也需分步進行,先處理機構錢包與托管系統。

後續階段則面向高價值交易如銀行間結算和支付流,因為其一旦受攻擊將導致廣泛波動。最終將處理保存敏感資訊的老舊系統和數據檔案,雖然其使用頻率不高,但長期存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比特幣開發者也在另辟蹊徑,提出名為“後量子遷移與簽名體系淘汰”的提案,引導轉向抗量子數字簽名方案。新規啟用後,用戶將無法把資金發送到過時、不安全的地址,這些地址將在多年後凍結,導致存儲資金無法移動。

綜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抗量子領域的行動不僅是應對未來挑戰的前沿推動,也是保護全球數字資產生態的重要關鍵。你對這些措施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分享你的觀點!🌐
BTC-4.1%
ETH-4.5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