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出口繁榮掩蓋了在關鍵黨代會前國內經濟的疲軟

image

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可能僅增長4.7%,這是過去一年中最慢的增速,因爲零售銷售、投資和工業產出的疲軟抵消了創紀錄的出口。盡管有$875 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順差,但經濟學家警告稱,國內增長引擎正在減弱,暴露了北京對外部需求依賴的局限性。

工廠的海外發貨保持在創紀錄的水平,但中國消費者依然謹慎。9月份零售銷售僅增長了3%,而工業生產增長了5%,這兩項數據都是今年最弱的表現。固定資產投資持平,受長期房地產低迷和制造業情緒下降的拖累。

政府借貸激增,但大部分刺激措施投入基礎設施而非家庭收入,對國內消費的支持有限。與此同時,2025年前八個月,外國直接投資下降近13%,因爲海外公司在貿易緊張局勢和增長前景疲軟的情況下減少了風險敞口。

經濟放緩恰逢共產黨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前夕,屆時領導人將設定到2030年的經濟優先事項。分析師預計此次會議將強調長期被擱置的消費驅動增長目標。正如彭博經濟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常舒所指出的,“舊的增長引擎如房地產和重工業已不再足夠,中國正面臨更深層次的轉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5年增長4.8%,2026年降至4.2%,並敦促北京增加家庭支出,減少工業補貼以降低不平衡。它警告稱,如果政府未能向以消費爲驅動的活動重新平衡,中國將面臨滑入債務-通縮循環的風險。

中國的經濟減速恰逢全球敏感時刻。隨着美國收緊關稅,歐洲與通貨膨脹和能源衝擊作鬥爭,疲軟的中國經濟在2026年可能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的壓力。

隨着官員們本週在北京聚集,信息很明確:中國的出口引擎依然強勁,但如果沒有更強的國內需求,維持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勢頭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