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制造商轉向歐洲,因爲川普的美麗國對其背棄

robot
摘要生成中

中國電動車制造商正積極瞄準歐洲市場,因爲他們在川普的保護主義政策下面臨日益增長的美國敵意。下周的慕尼黑汽車展將展示這一戰略轉變,像比亞迪、Xpeng和Leapmotor等公司將推出專爲歐洲消費者設計的新車型。

我對此的發展充滿了興趣。時機再完美不過了——歐洲承諾逐步淘汰內燃機與中國的電動車專長完美契合,創造了機會與必然的結合。

盡管歐盟去年對中國電動車徵收了關稅,這些制造商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能力。他們巧妙地擴大了混合動力和燃油車的產品線,以避免觸發關稅,形成了當地合作夥伴關係,並承諾在歐洲設立生產設施。這些舉措對大衆和斯太爾這樣的傳統歐洲汽車制造商構成了真正的威脅,他們正在拼命削減成本以保護利潤。

遠離美國的轉變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川普的激進關稅實際上關閉了曾被視爲中國汽車制造商的盈利市場。雖然有人認爲這會傷害美國消費者,但川普顯然相信國內制造商可以填補這個空白。

但他們真的能做到嗎?證據表明並非如此。特斯拉在全球前10大電動汽車制造商中,獨自佔據美國公司中的一席之地,而連馬斯克也在比亞迪和吉利面前失去了優勢。傳統的美國汽車制造商如通用汽車和福特,越來越依賴國內利潤,因爲它們的全球市場份額正在縮減。

特別令人沮喪的是,看到共和黨的削減電動車激勵措施的提議可能會進一步削弱美國制造商在這一關鍵領域的競爭力。正如俄勒岡大學法學院的格雷格·多特森尖銳地問道:“美國需要決定他們是否希望擁有一個能夠在全球競爭的汽車工業。”

從我所站的位置來看,美國的汽車孤立越來越像是一種戰略失誤,而歐洲則受益於中國的創新和競爭定價。全球汽車格局正在重新繪制,美國面臨被拋在後面的風險。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