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很多人問我:永續合約到底該開多少倍?
老實講,這問題我在幣圈混了十年,看過太多新手、老手、甚至大戶,都在這一點上翻過車。
你要明白,槓杆不是讓你發財的工具,而是市場給你的一把雙刃刀。用得好,是加速器;用不好,是絞肉機。
先從基礎講起。
永續合約和傳統期貨不一樣,它沒有到期時間。
你只要不爆倉、不平倉,理論上可以一直拿着。
這意味着它不像交割合約那樣有“結束時間”,而是一個永遠存在的戰場。
這個機制看起來簡單,實則充滿誘惑——
“我可以隨時進出”、“可以無限續期”、“可以高倍放大收益”。
但別忘了,收益的另一面,就是風險被成倍放大。
昨天有個幣友跟我交流,他平時開 30 倍、50 倍。
我問他爲什麼不幹脆開 100 倍?
他說:“那太高了,爆倉太快。”
我笑了。
因爲只要你開了槓杆——不管是一倍還是一百倍,你已經把自己放到了刀口上。
區別只是:市場給你幾釐米的反應時間。
舉個例子。
拿比特來說,30 倍槓杆需要大概 16U,50 倍大約 10U,100 倍只需要 5U。
同行情下,槓杆開的倍數不同,風險和收益的比例差距是巨大的。
1 倍槓杆看似安全,但在沒有大幅行情的情況下,你連手續費都打不平;
100 倍槓杆看似激進,但如果你有完善的風控體系、止損紀律,它反而更高效。
因爲做合約,不在於倍數,而在於控制。
很多人爆倉的真正原因,不是槓杆高,而是倉位不配、保證金不足。
拿着幾百U的本金,卻想撬動幾萬美金的倉位,一旦行情稍微震蕩幾根K線,就被掃光。
行情繼續走對的方向,你卻已經站在場外,
那一刻最痛的,不是虧錢,而是“明明看對了,卻沒得賺”。
所以我常說:
做永續合約,不怕開高槓杆,就怕沒留餘地。
要學會讓倉位和保證金“對得上”。
你的保證金要能支撐行情的正常波動。寧可多備點,也別讓自己因爲幾U的差價,被強平出局。
風險控制才是核心。
記住幾條鐵律:
1️⃣ 合約永遠用“逐倉模式”,不要全倉。逐倉才能把風險鎖死。
2️⃣ 止損必須設,不要幻想“扛一扛就回來了”。扛單是所有爆倉的起點。
3️⃣ 每天給自己定目標,比如 5000U 本金,每天賺 50~100U。
別看這目標小,複利是最強的武器。
堅持 20 天,哪怕中間有幾天失誤,月收益依然可觀。
算給你看:
每天 50~100U,20 天就是 1000~2000U,月回報 20%~40%。
這樣的收益率,放眼整個金融市場,都屬於頂級水平。
合約能不能成爲你的利器,就在於你能否做到“穩定小贏”,而不是“偶爾暴賺”。
說到底,槓杆只是一個放大鏡,
放大的不是收益,而是你的紀律、你的貪心、你的執行力。
很多人虧錢,並不是市場太狠,而是自己太飄。
賺錢時貪得無厭,虧錢時死不認輸。
而真正的老玩家,早就明白:
爆倉不是行情的錯,而是你心態的錯。
總結一句話:
槓杆沒有合理不合理,只有適不適合你當前的認知和能力。
能控制虧損的 100 倍,永遠比沒有止損的 5 倍安全。
不要拿本金去賭“可能”,要靠系統去贏“確定”。
在幣圈的世界裏,
槓杆不是魔鬼,貪婪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