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Dragonfly 合夥人:山寨幣儲備企業只有死路一條,DAT 需要差異化故事
數位資產財務公司 (DAT) 近期股價全面下挫,BitMine 單日大跌近 8%,板塊市值與交易量也顯示出市場正走向修正。Dragonfly 合夥人 Rob Hadick 直言,除了少數圍繞比特幣與以太坊的企業,以其他山寨幣為核心的儲備公司註定失敗。
BitMine 領跌,DAT 股價全線走弱
昨日,DAT 企業股價普遍下跌。根據市場數據:
Strategy (MSTR):下跌 2.65%
BitMine (BMNR):下跌 7.85%
SharpLink (SBET):下跌 3.26%
Upexi (UPXI):下跌 3.92%
DeFi Development Corp (DFDV):下跌 4.63%
即便渣打銀行點名 ETH 儲備企業被低估,並建議逢低買進,但資本市場似乎仍在考慮是否買單,投資人也正重新審視整體 DAT 的估值模型。
(BitMine 下殺近 8%,方舟 Cathie Wood 加碼 1,560 萬美元買進)
溢價退潮:ETH 與 SOL 漸回穩,BTC 相對穩健
Blockworks Research 數據顯示,不同加密資產的 mNAV 倍數出現明顯分化。首先是 ETH 與 SOL 的 mNAV 波動劇烈,但回落後仍略為維持在 1 以上,反映傳統市場投資人對該資產的接受度較高。其餘山寨幣儲備企業 mNAV 的迅速消退,則凸顯出市場對這些資產的溢價預期來得快去得也快。
BTC 儲備公司則相對穩健,mNAV 長期維持在 1.5 至 2 倍附近,顯示比特幣仍是投資人最具信心的核心資產。
這種走勢體現著,若企業僅依靠某種代幣儲備來包裝若有似無的轉型,那麼遲早面臨市場的估值修正。
交易量對比:MSTR 領先,其他公司迅速衰退
在交易量方面,MSTR 遙遙領先,每日成交額動輒 40 至 80 億美元,遠超其他 DAT。雖然 BMNR 與 SBET 在特定時期曾迎來短暫交易量高峰,但隨後也回落至 20 至 40 億美元與 5 億至 15 億美元左右。更別提其他 DAT,可以說是倏忽即逝。
在目前傳統金融對加密概念股投資意願相對有限的市況下,可以看出大多數投資人的價值投資都仍聚焦在 BTC 儲備企業上,其他則多半伴隨著短線投機,因而波動劇烈。
Dragonfly 普通合夥人:山寨幣儲備企業註定失敗
針對這一現象,Dragonfly 普通合夥人 Rob Hadick 發文直言:「非 MSTR 的 DAT 缺乏未來,尤其是那些以 BTC、ETH、SOL 以外山寨幣為主的公司。」
他強調,近幾個月包括快速上市、溢價交易、大量稀釋股東等資本市場遊戲,如今都是死路一條。
如果你希望你的 DAT 能夠成功,你需要一個與你的加密資產生態相符的差異化故事,並且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創造價值,而不僅僅是資本市場的煉金術。
換句話說,MSTR 之所以能穩固地位,是向大眾佈道了比特幣的背後意義與價值承載力。相對地,那些僅靠低市值代幣堆疊、以溢價上市為核心的 DAT,市場對此早已失去了耐心。
DAT 的未來,取決於「故事」與「價值」
DAT 作為一種新興資本市場產品,正因結合加密資產與傳統金融而快速走紅,如今正面臨考驗。市場數據體現著,投資人不再為單純的財務包裝買單,而是要求這些公司展現與底層資產相符的生態戰略。
這篇文章 Dragonfly 合夥人:山寨幣儲備企業只有死路一條,DAT 需要差異化故事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