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好,各位!
過去四年,加密貨幣不僅是我的興趣,更幾乎佔據了全部心力,無論是交易策略、協議深入研究,還是不斷的交流討論。最近市場暴跌令人震撼,但幸運與風險管理讓我安然度過,許多人卻遭遇資產歸零。
真正推動我前進的並非金錢,而是對成長的執著、專業精進,以及對這段旅程的熱愛,不論遇到何種挑戰,我始終不懈前行。
在正式開始前,先介紹我們的合作夥伴Wormhole:
Monad即將上線,Wormhole在Monad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已與Monad合作提供跨鏈支援,將釋放數十億美元流動性並創造可觀收益。同時,Wormhole儲備基金已啟動,將進行$W回購。
Wormhole 2.0正轉型為收入導向的代幣經濟,Portal Earn即將推出,包括BlackRock、標普500指數等機構已開始採用,更多核心產品也在推進,$W於Wormhole生態持續增值。
整體而言,市場正轉向實用型代幣,過去三個月內,Wormhole漲幅已超越$HYPE、$SOL與$PUMP。
$W其他利好因素包括:
- 手續費開關已啟用,為$W持有者帶來收益
- 已被Securitize、Uniswap基礎設施、Google Cloud等採用
- 跨鏈交易量突破600億美元
- 更多空投傳聞
- 獲得Jump、Multicoin、Brevan Howard、Coinbase Ventures、ParaFi支持(融資2.25億美元,完全稀釋估值25億美元)
持續參與的動力非常充足。
最新動態請關注:https://x.com/wormhole
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人生投入。過去四年,我百分之百專注於加密領域,幾乎所有清醒時光都直接或間接用於研究加密、交易、嘗試新協議、交流討論、在Twitter寫作、瀏覽推文、訂閱電子報、查閱播客文字稿(因為閱讀速度遠勝於影片或音訊)。
我熱愛努力,甚至到了著迷的程度。雖然興趣不止於加密,但目前它是核心。未來某天或許會感到厭倦,有一段反思期,最終轉向新方向。但回顧過往,無疑我始終熱衷於數字和博弈。
黑色星期五事件確實可怕,但我幾乎毫髮無傷。週末在Lighter維持中性倉位,空單未被強制平倉,而Hyperliquid則會強制平倉。多頭只持有現貨部位。Bybit未開任何永續合約部位,但前一天還在做DOGE/BTC配對交易,部位不少。最後平倉,只為週末徹底休息。否則可以想像如果沒關倉會多慘。算是相當幸運。
我習慣用低槓桿(2-3倍),主要為降低CEX/DEX資金壓力。但令人震驚的是,山寨幣平均跌幅達62%,部分甚至跌至85-99%。這代表所有做多槓桿的交易者都被資產歸零。近年來,極端投機者湧入CT,在Solana生態摸爬滾打,最終嘗試永續合約。槓桿已成常態,我也天天使用。有人說他們缺乏風險管理,但我認為2-3倍槓桿其實很保守。我不認為大家會停用槓桿。坦白說,1-2週後投機者依然會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繼續參與。
看看下圖,怎麼對沖山寨幣平均63%的跌幅?而且這只是平均值,很多幣跌得更慘,確實瘋狂。
那麼這一輪還剩下誰?
那些謹慎堅持的人,主要持有現貨資產,考慮新幣或新項目時會反覆思量。他們不是早期參與者,通常不會獲得巨額回報,但資產每年都在穩健複利增長。
永續合約交易者受創最深,諷刺的是許多山寨幣投機者(Solana玩家)反而表現尚可,因為他們通常只做現貨交易,未用槓桿。部分人進入永續市場,結果往往是資產歸零。但多數人堅持現貨,雖然虧損但未全軍覆沒。
對於永續DEX,這次事件後值得關注。Hyperliquid空頭部位會強制平倉,Lighter則不會。結果HLP獲利,LLP虧損。永續DEX未來走向尚難預測,但經過週五壓力測試,教訓和改進空間充足。譬如$HYPE回購機制是否會調整?100%回購是否能長期維持?
我會停用槓桿嗎?不會。交易和決策都需自己承擔。風險始終存在,沒有風險就沒有報酬。
DeFi方面,預期未來會有更多部位解除。週五事件中DeFi表現亮眼,但信心受挫,許多人更傾向自主管理資產而非信任第三方。USDE表現安全。Ethena在我看來是DeFi的中流砥柱,支撐整個DeFi生態。如果它出狀況,影響極大,例如Pendle(Pendle的質押量有70%來自Ethena)。
展望未來,我在思考哪些山寨幣值得關注。個人偏好$BNB、$MNT,以及存續時間較長的老牌幣。同時,預計投機氛圍將逐漸淡化,PUMP和Fartcoin不是我的主要選擇。目前以持有穩定幣為主,堅持新聞/敘事驅動交易。這樣雖然收益有限,但短線能有效保護資產。
最後:
大多數人無法達成理想財富目標,因為他們並不具備實現目標的特質。
你的對手是靠這行吃飯的人。他們從不計較工時,困難不會使他們退縮。順境不會讓他們放鬆,逆境也不會讓他們停下,所有歷程都只是生活的節奏。
金錢或許是表面目標,但真正推動他們的是追逐、成長、專業精進和專注修煉。
他們不執著於終點,而是熱愛前行的過程。
所以,當其他人消耗殆盡或選擇退出時,他們始終贏下去,不是因為必須,而是因為無法想像不繼續參與這場熱愛的遊戲。
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