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tle(MNT)自推出以來,作為鏈上金融領域的永續創新樞紐表現突出。截至 2025 年,Mantle 的市值達 65.4 億美元,流通代幣約 32.5 億枚,價格穩定於約 2.01 美元。該資產被譽為「新世代銀行業的核心」,於推動區塊鏈金融服務革新中發揮日益重要的影響力。
本文將全面剖析 Mantle 2025 至 2030 年的價格趨勢,結合歷史走勢、供需狀態、生態發展與總體經濟等因素,為投資人提供專業的價格預測與操作建議。
截至 2025 年 10 月 15 日,MNT 最新報價為 2.0095 美元,於加密貨幣市場排名第 28 位,市值達 65.4 億美元。近 24 小時內,價格下跌 2.34%,成交量為 2,524 萬美元。MNT 現價較六天前的歷史高點 2.9 美元下跌 30.71%,但較歷史低點升幅達 2,954.86%。
近期幣價波動劇烈,過去一小時上漲 4.38%,一週跌幅 13.96%。長線來看,MNT 呈現明顯上升趨勢,近 30 天漲幅達 24.04%,過去一年漲幅高達 214.56%。
流通量為 32.5 億枚,總供應量為 62.2 億枚,流通率為 52.3%。完全稀釋市值達 125 億美元,若全數代幣流通,市值仍具進一步成長空間。
點擊查看最新 MNT 市場價格
2025-10-15 恐懼與貪婪指數:34(恐懼)
點擊查看最新 恐懼與貪婪指數
目前整體加密市場情緒偏為謹慎,恐懼與貪婪指數維持在 34,顯示投資人正處於恐懼階段。多數市場參與者選擇觀望,操作傾向保守。部分交易者或會趁恐懼週期布局低價部位,但在高波動下,投資前宜詳加調查並依個人風險承受度謹慎決策。
MNT 地址持幣高度集中,第一大地址持有總供應量的 46.62%,即 2,900,022.41K MNT,遠高於多數去中心化加密資產的分布。
前五大地址合計掌控 76.44% 總供應,其餘 23.56% 分散於其他地址。持幣高度集中易使市場受到操控,並帶來價格劇烈波動風險,若主力大戶大幅調動或拋售,價格可能產生劇烈震盪。
從市場面觀察,高集中度代表 MNT 去中心化程度有限,鏈上治理及市場穩定性受少數大戶明顯影響。投資人評估 MNT 市場與長期發展時,需重視此一結構特點。
點擊查看最新 MNT 持幣分布
排名 | 地址 | 持幣數量 | 持幣比例 (%) |
---|---|---|---|
1 | 0x7860...7db73d | 2,900,022.41K | 46.62% |
2 | 0x2ebf...ae277f | 706,717.70K | 11.36% |
3 | 0x5a07...dc5e78 | 463,932.76K | 7.45% |
4 | 0xc54c...15a8fb | 349,042.01K | 5.61% |
5 | 0xe1ab...b09215 | 335,994.17K | 5.40% |
- | 其他 | 1,463,607.76K | 23.56% |
年份 | 預測最高價 | 預測平均價格 | 預測最低價 | 漲跌幅 |
---|---|---|---|---|
2025 | 2.08894 | 1.9707 | 1.65539 | -1 |
2026 | 2.2937 | 2.02982 | 1.29909 | 1 |
2027 | 2.22661 | 2.16176 | 1.49161 | 7 |
2028 | 2.80856 | 2.19419 | 1.57981 | 9 |
2029 | 3.72704 | 2.50137 | 1.92606 | 24 |
2030 | 3.67477 | 3.11421 | 2.64708 | 54 |
(1) 長線持有策略
(2) 主動交易策略
(1) 資產配置原則
(2) 風險對沖措施
(3) 安全存儲方案
Mantle(MNT)作為鏈上金融創新樞紐,資金實力與生態合作基礎雄厚,發展潛力明顯。但投資人應特別注意加密市場高波動與監理不確定性風險。
✅ 新手:建議少量參與,優先理解項目本質
✅ 有經驗者:可長期持有並靈活結合交易策略,維持資產配置平衡
✅ 機構投資人:可將 MNT 納入多元加密資產組合,並應徹底盡職調查
加密貨幣投資風險極高,本文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人應依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審慎決策,且建議諮詢專業理財顧問。切勿投入超出可承受範圍的資金。
MNT 發展前景正向,具備明顯成長潛力。市場趨勢顯示應用持續擴大,長線預期 Mantle 代幣有望穩健增值。
MNT 具備區塊鏈項目成長空間,市場表現與趨勢顯示其投資價值,但投資加密資產應保持謹慎。
根據目前預測,2030 年 MNT 價格區間預計為 0.0184660 至 0.0186782 美元,但加密市場波動極大,相關預測僅供參考。
若具備足夠風險承受力,MNT 具備投資價值。其創新技術與生態成長潛力明顯,但建議充分調查後再做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