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煥新體驗分享活動火熱進行中!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分享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機器在炒股,人在看戲,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但問題來了,公司老板約翰·麥考利夫自己也說,有兩成交易他看不懂,電腦突然買進一只沒人關注的債券,或者賣空一家消費公司,他壓根不知道爲啥,這讓人心裏發毛,我們到底是在信算法,還是在信數據,巴菲特講的是看得懂的生意,AI只管算得準的價格,一個靠邏輯,一個靠關聯,根本不是一碼事。
現在不光是錢的事了,大模型一火,像Balyasny這樣的大機構也拿AI盯輿情、算情緒,年輕人不再信“長期持有”那套,他們更愛看回測曲線,美國證監會2024年想管AI交易,可到現在也沒定出具體規矩,監管追不上創新,風險在悄悄堆起來,當年量化基金起來,人還能管住策略,現在AI不光執行策略,它自己生成策略,人從操作者變成了看護者。
有人問,AI能當新的巴菲特嗎,不能,巴菲特看的是企業有沒有護城河,能不能撐過十年二十年,AI只盯着價格怎麼動,數據怎麼連,它能模仿賺錢的法子,但學不會等,學不會信,學不會懂人,最危險的不是AI替了人,是人開始用AI的腦子想事,當關系當成了原因,金融會不會一點一點,沒了底?
到2025年10月,全球十大資管公司裏,至少七家已經用上了全自動AI交易,Voleon的交易量是人類基金經理的百倍,收益也沒差多少,但它真懂市場嗎,沒人能肯定,我們有了更聰明的機器,可投資者是不是真更清醒了,這事兒,還沒完。$BNB
{future}(BNBUS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