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广场用户们,广场使用界面全新升级啦!焕新体验分享活动火热进行中!
🎁 我们将精选 10 位幸运分享用户,每人奖励 $10 合约体验券!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标签发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风格体验、细节功能变化、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或优化建议等;
3⃣️ 帖子内容需至少 30 字,并且只带本活动标签;
广场界面焕新介绍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动截止时间:2025/10/26 18:00(UTC+8)
你的体验是我们持续优化的动力!赶快参与和大家分享吧!
香港暂停蚂蚁集团和京东稳定币计划,国家金融监管重申主权底线
在中国金融监管与市场创新的持续博弈中,香港稳定币发展迎来关键转折。据《金融时报》等媒体报道,蚂蚁集团和京东已暂停在香港的稳定币发行计划,这一决定直接由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监管指导。
这一动向与香港近期建立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形成鲜明对比。尽管香港《稳定币条例》已于今年8月正式生效,并为发行人设立了明确的牌照制度,但国家监管机构出于对金融主权和系统安全的考量,要求科技巨头暂缓相关计划。
监管层对稳定币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个核心层面。首先是稳定币可能成为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管漏洞,影响现行资本管制的有效性;其次是其广泛应用可能削弱数字人民币的战略地位;其三,私营机构发行货币性代币可能形成规模可观的"影子银行"体系。
这一决定对香港刚起步的稳定币市场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截至9月底,香港金管局已收到36家机构的牌照申请,而蚂蚁集团和京东原本被视为最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如今,这两家巨头的暂停使得市场格局面临重构,也为国际金融机构和传统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此次事件再次确认了金融创新不可逾越的监管底线。即在数字经济时代,铸币权作为国家主权的核心,其重要性不仅未因技术变革而减弱,反而在制度化的规范体系中得到进一步强化。正如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所言:"技术进步可以开拓金融边界,但货币主权的根基绝不容动摇。"
您如何看待国家监管机构对科技公司发行稳定币的审慎态度?你认为稳定币监管是出于对金融安全的谨慎考量,还是捍卫国家"铸币权"安全的必要之举?
#稳定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