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比特幣崩盤警告!知名經濟學家:1 兆美元加密市場將破產裁員
經濟學家兼黃金倡導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市場即將崩潰發出嚴厲警告,他指出,金價飆升暴露了加密貨幣作為可靠投資選項的弱點,「黃金是比特幣的最大威脅」。他建議加密貨幣持有者「趁現在還能買,趕緊賣掉你的加密貨幣傻瓜金,買入真金白銀」。
希夫的比特幣崩盤四大警告
(來源:Trading View)
希夫最近在社群媒體上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比特幣崩盤的警告,他的論點建立在黃金與加密貨幣的直接對比上。隨著投資者紛紛轉向實體金條,比特幣是「數位黃金」的說法已被揭穿。希夫認為,這種投資重心的轉移不是短期波動,而是結構性趨勢的開始。
希夫將投資重點的轉變歸咎於黃金作為抵禦通膨和經濟不穩定的避風港的聲譽。他在 10 月 16 日表示:「黃金比比特幣更有可能達到 100 萬美元」,這凸顯了這兩種資產之間的差異。這個論述的核心邏輯是,黃金擁有數千年的歷史驗證,而比特幣僅存在 16 年,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表現尚未經過真正考驗。
希夫的首要警告: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崩盤正在威脅:兩大主流幣種若失守關鍵支撐,將引發恐慌性拋售
山寨幣市場可能崩潰:比特幣下跌通常導致山寨幣跌幅擴大 2-3 倍
加密貨幣投資者面臨系統性失敗風險:大規模破產和違約將引發連鎖反應
黃金作為對沖工具超越比特幣:實體資產在經濟危機中的避險價值更可靠
這位經濟學家也抨擊了圍繞比特幣的炒作,指出市場熱情已達到沸點。他建議加密貨幣持有者:「『囤幣者』們——趁現在還能買,趕緊賣掉你的『加密貨幣傻瓜金』,買入真金白銀——否則你最終會破產。」希夫表示,儘管比特幣市場目前可能正處於熊市,但熊市還遠未結束,而且看不到任何緩解的跡象。
黃金飆漲揭穿數位黃金神話
希夫的論點核心在於黃金價格的實際表現。近期黃金價格屢創新高,接近每盎司 3700 美元的歷史高點,而比特幣則在 10 萬美元附近震盪,未能突破歷史新高並延續上漲。這種對比為希夫的「比特幣崩盤」論述提供了實證支持。
從傳統金融角度看,黃金的表現確實更符合避險資產的特徵。當地緣政治緊張、通膨壓力上升或經濟不確定性增加時,黃金往往能夠穩定上漲,而比特幣的波動性使其難以承擔這個角色。希夫指出,這種差異在最近幾個月尤為明顯,當全球市場因關稅談判和通膨擔憂而震盪時,黃金持續走強,而比特幣則經歷了劇烈波動。
投資者的關鍵要點:
黃金提供實質的通膨保障:實體資產在法幣貶值時保值能力更強
加密貨幣的波動性造成系統性風險:價格劇烈波動使其難以作為穩定儲值工具
不要對比特幣短期復甦抱持太大希望:技術面和資金面都顯示上漲動能減弱
希夫的觀點在傳統金融界獲得一定支持。許多傳統資產管理人認為,加密貨幣的內在價值難以評估,而黃金擁有工業用途和數千年的貨幣歷史。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黃金和比特幣並非完全競爭的關係,它們可能服務於不同的投資需求和風險偏好。
加密貨幣支持者的強力反擊
然而,儘管希夫發出了嚴厲的警告,但加密貨幣的支持者卻反駁說,他沒有抓到重點。他們表示,比特幣相比傳統的避險資產有幾個根本優勢,包括固定供應量、去中心化和可移植性。這些特性在數位時代具有黃金無法比擬的優勢。
比特幣的 2100 萬枚供應上限是寫入代碼的,無法被任何政府或機構改變。相比之下,雖然黃金的地球儲量有限,但新的開採技術和小行星採礦等未來可能性意味著供應並非絕對固定。此外,比特幣的可分割性(可細分至小數點後 8 位)和可移植性(可透過記憶助記詞跨境轉移)是實體黃金難以匹敵的。
也有人指出,黃金的上漲並不會削弱比特幣作為對沖法定貨幣貶值工具的潛在長期價值。他們還指出,歷史模式表明,市場低迷通常先於大幅上漲。比特幣在 2018 年跌至 3000 美元後,於 2021 年突破 69000 美元。2022 年跌至 15000 美元後,2024 年創下 126000 美元新高。這種週期性模式顯示,短期波動不應被視為長期趨勢。
加密彈性的論點:
比特幣的供應有限意味著長期需求支撐:稀缺性隨時間推移將推動價值上升
去中心化使數位資產不受任何政府約束:在貨幣政策失控時提供真正的逃生出口
市場調整通常發生在真正成長週期開始之前:歷史數據顯示每次熊市後都有更強勁反彈
加密貨幣支持者也指出希夫的長期立場偏見。希夫自比特幣誕生以來一直持批評態度,多次預測比特幣崩盤,但比特幣從 2009 年的幾乎零價值上漲至今日的 10 萬美元以上。這種一貫的看空立場使得他的警告在加密社群中缺乏說服力。
傳統資產與數位資產的關鍵時刻
同時,希夫的警告凸顯了傳統投資選擇與新數位資產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對於試圖應對日益動盪的金融狀況的投資者來說,這將是一個關鍵時刻。這場辯論的本質不僅是黃金與比特幣的優劣,更是關於未來金融體系的基本假設。
支持黃金的論點建立在歷史和穩定性之上,而支持比特幣的論點則基於技術創新和範式轉移。投資者面臨的真正問題不是「黃金或比特幣」,而是「如何在投資組合中平衡傳統和新興資產」。過度集中於任一資產類別都可能帶來風險,無論是比特幣崩盤的風險,還是錯過數位革命的機會成本。
客觀地看,希夫的警告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追捧任何資產,包括加密貨幣。然而,將其視為比特幣崩盤的必然預言也過於極端。市場總是在恐懼與貪婪之間擺盪,真正的智慧在於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並根據基本面而非情緒做出決策。